鏡湖區經濟和信息化局:《安徽省支持5G發展若干政策解讀》新聞發布會

發布時間:2021-12-24 11:48信息來源: 鏡湖區人民政府閱讀次數:編輯:唐薈 字體:【  






發布時間:2021年12月23日  

發布地點:鏡湖區長江中路51號4樓會議室

發布單位:鏡湖區經濟和信息化局

主持人:鏡湖區經濟和信息化局科員 陳婷

發布人:鏡湖區經濟和信息化局局長 方仲明

發布內容:安徽省支持5G發展若干政策解讀

 

為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,加快提升安徽5G網絡基礎設施水平,深化5G在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應用,培育壯大5G戰略性新興產業,2020年安徽省經信廳出臺了支持5G發展若干政策。

一、政策出臺背景

隨著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深入推進,5G已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先導領域,成為國家和地區之間爭奪的新制高點、開展競爭的新賽道。我國在經歷了3G跟跑、4G并跑之后,已進入5G領跑的有利位置。今年以來,中央六次點名新基建。5G作為全面構筑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新型基礎設施,是我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動能、振興實體經濟的新機遇、建設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的新引擎。面對此次新型冠狀肺炎疫情,5G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上同樣發揮了重要作用。4G改變生活,5G改變社會。

5G已來,這是擺在安徽面前千載難逢的巨大機遇。5G對于我省推進經濟社會數字化、網絡化、智能化轉型,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。當前,我省5G網絡建設呈現加速態勢,5G產業及其帶動溢出效益必將產生一批新業態、新模式、新增長點。

二、政策編制目標

(一)落實黨中央、國務院的戰略部署,加快建設安徽新基建。

落實中央加快新基建的工作部署,緊扣規劃部署,以瞄準全國一流、等高長三角5G發展為目標,統籌基站布局,鼓勵技術創新,加快產業生態構建,促進行業應用,強化各要素保障,加強組織實施。

(二)加快布局5G基礎設施,壯大5G產業。

《政策》以布局網絡為基石,加大對基礎設施、電力供應、資源共享等方面的支持;以育產業為重點,推進5G相關領域技術和產品創新,鼓勵服務平臺創建和產業生態構建;以促應用為抓手,突出重點領域、試點先行,鼓勵5G應用示范園區、示范項目建設。

(三)立足打造5G全產業生態,營造有利5G發展的新環境。

《政策》強化智力支撐,鼓勵人才的培養和引進;強化財稅金融支持,統籌政策資金,落實稅收優惠政策,強化金融支持,對5G發展給予充分支持?!墩摺诽岢鼋⒔∪?G發展工作協調機制,加強宣傳交流,在全社會營造出有利于5G發展的良好氛圍。

三、《政策》主要內容

《政策》主要包括夯實網絡基礎、培育產業生態、促進行業應用、優化發展環境四個方面共十類政策措施,具體措施如下:

(一)統籌基站布局。主要包括落實5G基站規劃、統籌推進社會公共資源開放等。

(二)強化網絡保障。主要包括制定落實用電支持政策、加大設施保護力度、做好服務保障等。

(三)鼓勵技術創新。主要包括加大對5G技術研究的支持力度,支持企業加大對5G相關產品的研發力度;支持5G新產品拓展市場;發揮政府采購政策的引導作用;給予5G裝備首臺套、新材料首批次相關政策支持等。

(四)支持服務平臺創建。主要包括支持建設5G創新中心、產業研究院、開放實驗室和通信實驗外場等基地、支持5G公共服務平臺建設、支持5G產學研用協作等。

(五)加快產業生態構建。主要包括支持5G產業鏈重大招商引資項目、鼓勵5G企業做大做強、壯大5G基礎材料及元器件企業發展、支持建設5G產業園等。

(六)推進產業升級。主要包括建設5G應用示范園區、支持重點5G產業應用、大力發展超高清視頻產業、鼓勵實施技術改造等。

(七)推廣5G全域化應用。主要包括加速“5G+”步伐,做大做強5G需求側、加強制度創新,打造有利于技術創新和產品應用的外部環境等。

(八)強化智力支撐。主要包括加強人才貢獻激勵、加快引進一批5G技術人才和科研團隊、鼓勵骨干企業與高校院所聯合培養5G人才等。

(九)強化財稅金融支持。主要包括加大資金支持、落實稅收優惠政策、強化金融支持等。

(十)統籌組織實施。主要包括加強組織領導、保障政策落實、加強宣傳交流等。

四、申報程序

(一)項目單位需要對照實施細則組織申報材料,向所在市、直管縣(市)經信主管部門和財政局提出申請。中央企業、省屬企業項目實行屬地化管理,通過項目建設所在地市、直管縣(市)經信主管部門和財政局申報。

(二)各市、省直管縣(市)經信主管部門統籌開展項目現場核查。其中8、10類項目無需進行現場核查

)項目采取網上申報方式。項目單位登錄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網站“企業云”服務平臺系統按程序進行填報,并上傳相關證明材料。經縣級經信主管部門初審、市級經信主管部門復審后上報省經濟和信息化廳。網上申報應做到數據準確、資料齊全、掃描文件清晰,并嚴格按照要求的申報材料和附件名稱命名。

 

本次政策解讀到此結束。